很多人以為「被蟲咬就是被蟲咬」,反正都是紅腫癢,隨便擦個藥膏就好。 其實在台灣潮濕炎熱的環境中,有很多種小蟲都會叮咬人類,而且每種蟲的叮咬症狀、危險性和處理方法都大不相同。

不同蟲類的叮咬可能隱藏著不同的健康風險:

  • 疾病傳播風險:像是蚊子可能傳播登革熱、日本腦炎,恙蟲會傳播恙蟲病,致死率高達60%
  • 過敏反應程度:不同蟲類引起的過敏反應差異很大,有些可能引發嚴重過敏
  • 治療方式不同:正確辨識才能選擇最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 環境控制策略:找出叮咬源頭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以下整理幾種台灣常見會叮咬人的蟲類整理:

常見蟲類叮咬辨識

害蟲種類 蟲體大小 活動時間 叮咬部位 咬痕特徵 症狀持續時間 健康風險
蚊子 體長約7公厘
肉眼可見
黃昏至夜晚
會發出嗡嗡聲
暴露皮膚
手臂、腿部
頸部、臉部
單個圓形紅腫
直徑1-2公分
癢感溫和
2-3天
逐漸消腫
登革熱
日本腦炎
瘧疾
小黑蚊
(台灣鋏蠓)
體長1-1.4公厘
幾乎看不見
白天活動
中午到下午高峰
無聲無息
下半身部位
小腿、手肘
腳踝
多個紅色丘疹
俗稱「紅豆冰」
奇癢無比
數小時後才癢
持續數天
無疾病傳播
可能嚴重過敏
跳蚤 體長1-6公厘
跳躍力強
全天候活動
夜間常攻擊
下半身為主
腳踝、小腿
腰部
小而密集紅點
直線或三角形排列
周圍淡色圈圈
瘙癢劇烈
持續數天
鼠疫
斑疹傷寒
過敏性皮膚炎
隱翅蟲 體長約1公分
橘黑相間
尾部微翹
夜間趨光性
雨後特別活躍
接觸部位
不主動叮咬
不規則條狀
潰爛紅斑
水泡、刺痛
傷口嚴重
癒合時間長
皮膚潰爛
可能留疤
禽蟎 小於1公厘
如原子筆點大小
來自鳥巢
窗邊、冷氣機
隱密處
衣褲交接處
胸腹、胸罩邊緣
類似跳蚤咬痕
但位置特殊
瘙癢感強烈 過敏反應
恙蟲
(恙蟎)
小於1公厘
肉眼不可見
郊外草叢
山區、農田
皮膚柔軟處
腋下、腹股溝
初期白色皮屑
10天後深色焦痂
無痛性
潛伏期9-12天
發燒、頭痛
恙蟲病
未治療致死率60%

依叮咬部位判斷

  • 上半身暴露處:多為蚊子
  • 下半身(腳踝、小腿):小黑蚊、跳蚤
  • 衣物交接處:禽蟎
  • 皮膚柔軟處:恙蟲

依咬痕排列方式判斷

  • 單個大包:蚊子
  • 多個小紅點:小黑蚊
  • 直線或三角形排列:跳蚤
  • 不規則條狀:隱翅蟲

依症狀嚴重程度判斷

  • 輕微癢感:蚊子
  • 劇烈搔癢:小黑蚊、跳蚤
  • 灼痛潰爛:隱翅蟲
  • 發燒症狀:恙蟲(需立即就醫)

如果發現自己身體上的叮咬痕跡屬於上述幾種,我們可以依照以下步驟進行處理:

  1. 清潔傷口:用溫水和肥皂輕柔清洗叮咬部位
  2. 冰敷止癢:使用冰塊包毛巾冰敷,快速緩解熱癢感
  3. 避免搔抓:搔抓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可拍打代替搔抓
  4. 觀察症狀:留意是否出現發燒、紅腫擴散等異常症狀

藥膏使用建議

若簡單處理後仍然紅腫或搔癢,可以考慮使用外敷藥膏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市面上很多針對蟲類叮咬的藥膏,以下幾種可以優先使用:

蚊蟲類別 常見症狀 緩解藥膏建議
家蚊 紅腫、癢 涼感藥膏、抗組織胺、嚴重用類固醇
小黑蚊 癢持續、腫脹 涼感藥膏、抗組織胺、必要用類固醇
跳蚤 劇癢、紅腫 抗組織胺、類固醇、蘆薈、冰敷、小蘇打
隱翅蟲 灼痛、水泡 類固醇、抗組織胺、抗生素、爐甘石洗劑、冰敷
禽蟎 密集紅疹、癢 抗組織胺、類固醇、必要口服類固醇
恙蟲 紅腫、焦痂 傷口清潔、抗生素必須由醫師開立

如果簡單清理及使用藥膏後,叮咬處讀但沒有消腫,身體也出現以下症狀:

  • 持續發燒超過24小時
  • 叮咬處出現化膿或嚴重腫脹
  • 出現呼吸困難、全身性過敏反應
  • 發現深色焦痂(可能是恙蟲咬痕)

若出現以上情形,請盡快就醫,並聽從醫生指示進行處理。

雖然了解辨識方法很重要,但遇到以下情況時,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 家中持續出現多種害蟲:問題複雜,需要綜合處理
  • 自行防治效果不佳:害蟲數量未減少或持續增加
  • 居住環境特殊:如一樓、鄰近水源、周圍有空地
  • 家人反覆被叮咬:影響生活品質,需要徹底解決

大地除蟲》擁有豐富的害蟲防治經驗,可以準確識別害蟲種類,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方案。我們使用安全有效的專業藥劑,能快速解決現有問題,讓您和家人遠離蚊蟲困擾。